針對勝通債違約事件的后續處理正在相繼落地。

11月25日晚間,粵開證券發布公告稱,因涉嫌為山東勝通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勝通集團”)發行公司債券提供服務未勤勉盡責,公司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證監會對粵開證券責令改正,并給予警告,同時罰沒720萬元,罰金相當于公司去年投行業務收入的9%。此外,粵開證券時任債券融資部總經理和2名項目負責人也均被處以20萬元罰款。

粵開證券被罰沒720萬元

今年9月30日晚間,粵開證券發布公告稱,9月29日收到中國證監會《立案告知書》。因公司在勝通集團發行債券承銷業務中涉嫌未勤勉盡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

在證監會立案調查2個月后,目前,調查已經完畢,針對粵開證券和其公司相關人員的處罰也來了。

11月25日晚間,粵開證券發布公告稱,因涉嫌為勝通集團發行公司債券提供服務未勤勉盡責,公司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證監會對粵開證券責令改正,并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660萬元,并處以60萬元罰款,累計罰沒720萬元。

不僅如此,粵開證券債券融資部時任總經理和2名項目負責人也被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20萬元罰款。

勝通集團旗下多只債券發生違約

金額超50億元

此次粵開證券被罰,均因在勝通集團發行債券承銷業務中涉嫌未勤勉盡責。

讓我們來看看是怎么回事。

公開資料顯示,勝通集團主營業務為鋼簾線和化工業務,2019年3月,公司申請破產。當時勝通集團的總負債為274億元,債權人多達378家。

Wind數據顯示,勝通集團發行的債券有9只發生實質違約,債券違約余額達55.5億元,其中,“16勝通01”等6只債券的承銷商為國海證券和粵開證券,數量占比達7成,金額占比達82%。

此外,“17勝通MTN002”、“17勝通MTN001”和“16勝通MTN001”三只債券也未能原約定日期償付利息。

在“16勝通01”、“16勝通03”及“17勝通01”三只債券違約時,勝通集團發布了一則公告,指出公司債券違約原因主要是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但具備重整條件,2019年3月7日,公司已向山東省東營市中級人法院申請重整。2019年3月15日,山東省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公司的重整申請。

根據《企業破產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未到期的債權,在破產申請受理時視為到期。附利息的債權自破產申請受理時起停止計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及《山東勝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債券之受托管理協議》約定,本次公司進入重整程序已構成違約事件。

粵開證券存在四處

未勤勉盡責情況

而粵開證券在這其中是什么角色呢?

原來,2016年12月1日,粵開證券與勝通集團簽訂《承銷協議》,由粵開證券擔任勝通集團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17魯勝01”“18魯勝01”“18魯勝02”的主承銷商2013年度至2017年度,勝通集團通過虛構購銷業務、編制虛假財務賬套,以及直接修改審計報告的方式,共計虛增營業收入615.4億元,共計虛增利潤總額119.11億元,扣除虛增利潤后,勝通集團各年利潤狀況均為虧損。上述行為導致勝通集團“17魯勝01”“18魯勝01”“18魯勝02”的募集說明書存在虛假記載?;涢_證券出具的《核查意見》《承諾函》也存在虛假記載。

粵開證券盡職調查過程中的未勤勉盡責情況主要有:

1未審慎關注山東勝通鋼簾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勝通鋼簾線”)在產能利用率、銷售收入等方面存在的異常情況;

2未審慎關注勝通鋼簾線所提供資料與公開數據不一致的情況;

3未實地查看山東勝通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勝通化工”)的生產經營場所,未發現勝通化工已處于停產狀態;

4未審慎關注勝通鋼簾線納稅申報材料的異常情況。

罰金相當于去年投行業務收入的9%

粵開證券在公告里表示,此次處罰未對公司的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目前公司經營情況正常,公司不存在因本次處罰/處理而被終止掛牌的風險,不存在因不符合創新層標準而被調整出現有層級的風險。

根據粵開證券2020年報,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49億元,同比上升13.87%;公司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53億元,同比上升33.56%。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153.26億元,較年初上升1.70%;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資產49.64億元,較年初上升2.16%。

從主營業務來看,去年公司投資銀行業務實現收入7752.10萬元,占營業收入的8.17%,同比減少1.40%。換句話說,此次處罰直接罰掉了粵開證券去年投行業務9%的收入。

融資受阻

150億元定增被按“暫停鍵

值得注意的是,“勝通債”暴雷帶給粵開證券的不僅僅是處罰。

今年11月12日,粵開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日收到證監會出具的《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中止審查通知書》,由于此前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證監會中止了對公司股票定向發行申請的行政許可審查。

而在此前,該定增計劃進展較為順利。

今年4月,粵開證券發布150億元定增計劃,擬發行不超過83.3億股新股,每股定價為1.8-2元,擬募資不超過150億元。在資金用途方面,募集資金不超過60億元用于投資與交易業務,不超過40億元用于融資融券業務,不超過10億元用于資產管理業務,不超過40億元用于償還次級債和其他債務。

一開始,一切都較為順利。今年7月29日,股轉系統對粵開證券該次股票定向發行出具無異議意見。8月11日,粵開證券的股票定向發行申請獲證監會受理。直到今年9月底,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到這里,事情開始有了變化。

不過,對于股票定向發行被中止審查,粵開證券表示,不會影響其通過增資和走特色精品路線躋身行業前列的信心和決心,將持續關注后續進展情況,及時根據相關規則向證監會申請恢復審查。

(中國基金報記者 王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