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金科股份(000656.SZ)發布了10月份經營簡報,數據很感人。
讓一號君不得不再一次提起2020年底,金科股份鄭重其事地向外界宣布了“5年計劃”,即2025年將沖擊4500億元銷售額。
按照這個規劃,當時的測算是金科的全口徑銷售額年平均增長率要達到15%以上。
彼時一號君就指其為“放衛星”,在整個房地產行業調控政策幾乎明牌的情況下,出臺的這一份規劃竟然沒考慮到政策調控的影響。
所以,現實的“打臉”來得很快,而且很疼。
前10月完成率僅64.6%,全年目標無望
經營簡報顯示,金科股份今年10月單月銷售額為154億元,銷售面積約201萬平方米,分別同比下降39.84%、22.39%;
1-10月份累計銷售金額1616億元,銷售面積1663萬平米,較去年同期分別同比下降6.54%、1.01%。
由此,金科股份銷售額實現了單月、累計的銷售金額、銷售面積的全面下降。
(金科股份10月份業績簡報)
而相對全年度2500億元的銷售目標,金科股份目前10個月的目標完成率僅為64.6%,較全年度目標還差了近900億元。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要完成近900億的銷售額,這基本沒可能,在金科股份歷史上都沒完成過這樣的銷售數據。爽約全年度目標已成板上釘釘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金科股份64.6%的目標完成率,在目前克而瑞地產研究公布的前30強房企中,除恒大、富力之外,倒數第一。
除了銷售額和銷售面積同比大幅下滑至外,我們發現金科股份的銷售均價更是出現了斷崖式下滑!
今年上半年金科股份銷售金額1021億元,銷售面積1005萬平米,銷售均價約10159元每平;
7月份銷售均價11773元每平;
8月份下滑至9920元每平;
9月份直線下滑至7958元每平;
10月份更是進一步跌至7661元每平;
短短三個月,較7月份的銷售均價跌去35%!
也就是說,相較7月份相比,金科股份已經在六五折賣房了!而且還賣的不怎么樣!
銷售均價和銷售額的大幅下滑,意味著金科股份的回款現金流將更加少,以及未來的利潤空間也將進一步壓縮。
隨著銷售業績的走低,金科股份的其他風險料將逐漸顯現。
擔保金額占凈資產超200%
金科股份下半年很忙,忙著在給控股子公司和參股公司提供融資擔保。
據不完全統計,下半年以來金科股份對控股和參股公司的擔保公告就達13次之多。
根據最新一份的擔保公告,11月16日,金科股份為3家控股子公司提供連帶責任擔保,合計擔保金額約15.83億元。
上述3家公司分別為天津濱奧、濟南俊通及南京???。其中,天津濱奧接受約2.48億元借款,總期限不超過24個月;濟南俊通接受11億元貸款,期限3年;南京??〗邮芗s2.35億元的投資款項,期限不超過24個月。
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10月末,金科股份對參股公司提供的擔保余額為173.72億元,對子公司、子公司相互間及子公司對公司提供的擔保余額為596.56億元;
上述兩項,金科股份的合計擔保余額為770.28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208.62%!
如此之高比例的凈資產擔保額,不得不讓人擔心此類擔保風險,特別在房地產行業整體流動性緊張的情況下。
即便自己的子公司沒問題,參股公司的合作方出現了流動性風險,也將會因為信用擔保累及金科股份。
這類擔?;驅⒊蔀榻鹂乒煞莸囊粋€“定時炸彈”。要知道,上一家如此高比例凈資產擔保的2000億級房企陽光城,目前已經陷入了流動性危機。
業績堪憂的三季報,財務總監辭職
從金科股份的三季報中,或許更能發現其業績風險臨近。
三季報顯示,截止到今年三季度,金科股份實現營收636.8億,同比增長33.44%,凈利潤僅增長8.94%至60.75億元。
從增速來看,這是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不過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更加表現“感人”。
歸母凈利潤45.28億元,同比僅增2.04%;而扣非凈利潤和陽光城一樣,都呈現了兩位數的下滑,同比負增長14.81%至34.66億元。
但就這個利潤數據,都借助了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這一財報美顏神器!
三季報顯示,三季度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同比大增188.08%!至5.86億元。
也就是說,金科股份三季度中凈利潤的近10%都是紙面財富,并不能帶來真金白銀的現金流。
此外,金科股份三季度的毛利率進一步降至19.52%,較年初下降了3.64個百分點,同比下滑22.48%;凈利率也較年初下降1.52個百分點至9.54%。
凈資產收益率(ROE)也同比下滑21.3%至12.08%
三季度業績差的原因,主要還是成本的上升。整體的營業成本就增長43.52%至512.5億元;銷售費用也大增47.11%至21.97億元,管理費用增加17.47%至25.69億元等等。
業績不好,總要有人背鍋么。一般來說么,誰的鍋誰背走,財報不好看,財務總就要下課。
果然,11月13日,距離三季報發布過去不到半個月,金科股份就發布了執行副總裁兼財務總監李華離職的公告。
公告的說法是“李華先生已臨近法定退休年齡,根據公司對其工作的調整安排,李華先生向公司提交書面辭職報告,其辭去執行副總裁兼財務負責人后將繼續在公司工作。”
事實上,李華今年才58歲,2011年從銀行高管任上出任金科股份副總裁兼財務總監至今已10年,還遠未到達法定退休年齡。
更值得玩味的是,公告既然說臨近法定退休年齡,為何辭職后還要繼續在公司工作?
如果不是因為難看的三季報業績,李華先生會“下課”嗎?
至于其他諸如三季報中披露的經營性現金流、籌資性現金流、投資性現金流,以及其背后的關于應付票據、應付賬款的高比例增長;永續債規模的翻倍增長;
還有境內外債券的存量風險,信托、應收賬款等非標甚至表外融資,我們可以下一期再詳細拆解分享。